求职提示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求职者>猎头职位
专业与职业对接错位 大学生求职面临尴尬

 

 


大学毕业季即将来临,如何找到一份对口的工作是个问题


两位求职者正在看招聘信息 本组图片 记者 刘阳 摄

  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毕业季很快就到了,在告别了美好青葱岁月和浪漫校园生活后,毕业生将面临的是“理想是否照进现实”的求职路。

  曾伟,长春市某省属高校广告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最近刚刚结束在上海一家外资公司实习,赶回长春准备参加毕业论文答辩。“论文答辩算是给自己四年的专业学习画上一个句号,虽然即将开始的第一份工作和我所学的专业关系不大。”曾伟说,自己被录用的岗位是市场营销,与广告专业差距不小。

  与此相反,邓凯是北京市某广告公司的主管经理,公司每年都要招新人,其中有不少岗位的招聘对象是应届大学毕业生。但招聘启事中并没有特别指明需要广告专业学生。

  2014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727万人,比上年增长28万人。一方面是毕业生很难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工作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是企业又一才难求。大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之间,到底有怎样的结构性矛盾?为何会出现?如何解决?

  学的专业用不上

  入学时招了30人,毕业时只有两人找到对口工作

  “其实我找到这个工作算是很幸运了,因为按我的学历是很难应聘到这家公司的。这主要缘于来自大三暑期的一次社团活动,我偶然结识了这家公司的经理,他对我印象很好,然后介绍我去公司实习。”曾伟向记者描述自己的求职过程。

  不过刚刚进入公司后,曾伟就发现自己身边的准同事们都是“牛人”,近几年入职的人基本都是硕士学历,其中还有相当比例的人来自北大、清华。而本科学历且来自非重点大学的他显得有些另类。

  “当时心里很自卑的,觉得自己和周围的人差距也太大了。”曾伟因此曾一度产生了先去重点大学读一个硕士学历再重新找工作的念头,“但介绍我实习 的经理开导说,学历并不是关键,这是一个应用型的工作,书本知识帮助并不大,之所以会要求重点大学、硕士学历,是因为总要有一个筛选的标准。而他通过和我 的接触,觉得我的能力是可以胜任这份工作的。”

  曾伟开始放下心中的忐忑,认真在这家公司实习。慢慢地他也意识到,大学时在书本和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确实在真正的工作中,有用武之地的不多,“我们本科时也学过市场营销,但是理论和实际确实差别挺大的。倒是我大学时参加的社团活动,锻炼的一些为人处世的能力更有帮助。”

  经过了半年的实习,曾伟有了新的认识:“如果只是依靠课堂和书本的内容,很难获得工作后所需要的实际技能。”他说,“我想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融入社会,有更开放的心态和更创新的思维。”

  比起同班同学来,曾伟还是幸运的。据了解,曾伟所在广告专业入学时共招收30名学生,但目前为止找到工作,或者确定能够读研的同学仅有总数的一半左右,其中真正找到与广告专业对口的同学只有两人。

  专业生未必好用

  大学学的不能说完全没用,但对实际工作帮助比较小

  邓凯是广告行业的从业者,也是广告专业毕业的科班生,对于为什么不专门招收广告专业毕业的学生,他也有用人方自己的困扰。

  “广告这个行业主要是两个大方面,一是广告通路,或者说广告渠道,主要是负责广告具体如何投放,比如同样一个广告,是投放新媒体好还是传统媒体 好,这需要有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也要有一定的数学知识。二是具体的广告内容,而广告内容的创作和实际的商业运作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如果没有大量 的实际经验,只靠书本知识是肯定不行的。”邓凯介绍,“广告专业在大学教学中,普遍教授的课程都是广告学概论,广告的文案、设计、策划,摄影摄像的知识, 此外还有一些文学、传播学、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课程。这些知识不能说在以后实际的广告从业经历中完全没有用处,但无论是广告渠道投放,还是广告内容创作,这 些知识可以提供的帮助比较小。”

  与人们传统印象中做广告的人喜欢天马行空,都是文艺青年不同,记者了解到,实际上类似广告渠道投放这样的工作,反而会有一些理工科的学生来负 责;而广告内容创作,也是很多文科专业的学生都能胜任,而不一定非要广告专业出身。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广告专业毕业的学生未必就比别的专业表现得更出色、 更符合岗位的需求。

  专业泛滥人成“灾”

  有的专业开设门槛低,投入小,招生效果好,致使人才供大于求

  当然在广告专业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中,也并非都像曾伟的学校一样,不同学校的毕业生在就业表现上会有很大的不同,目前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重点 大学,尤其是传媒类的学校,广告专业毕业的学生就比较容易找到工作,而普通的本科院校,尤其学校和传媒没有什么关系的,那么广告专业毕业的学生找工作就会 有些困难。

  “虽然无论是重点大学毕业还是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工作后都要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但毕竟大家普遍认为学历背景好,各方面素质平均也要好一些, 在以后的工作中有可塑性,发展潜力也比较大。所以口碑好的学校,广告专业的学生谋得一份工作就相对没那么困难,而普通学校广告专业的学生求职时就会比较不 容易。”邓凯讲述着自己公司的招聘员工的标准。

  而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邓凯认为,除了一些实力比较强的综合性院校以及专业的传媒类院校,其他学校实际上并没有开办广告专业的能力,但是目前全国很多大学都在开办这个专业,不管是理工科背景的、财经类背景的以及一些不知名的院校,造成相关人才供大于求。

  “主要是广告专业开设的门槛比较低,投入也不是很大,但招生效果比较好,这导致前些年全国很多院校都出现广告专业,最后发现学生就业情况却不是 很好,又有学校陆陆续续开始暂停招生。像我的母校,虽然是属于985工程的综合型大学,但也在2009年就暂停了广告专业的招生计划,到现在也没有恢 复。”

  记者在与曾伟交流的过程中也了解到,他所在的学校将在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停止广告专业的招生计划,至于2016年以后是否恢复还要看具体的情况。

  热门专业疯狂扩招结果变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学生就业时与大学所学专业不对口,而企业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的情况并不仅仅局限于广告专业这样一个案例。

  长春市某高校负责学生就业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类似传媒、法律、经济等一些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都存在难以找到合适工作的问题,而主要原因就是过去这些年,这些所谓的热门专业快速扩招,毕业生数量大大超过了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

  有这样一组数据,1983年,全国开设有新闻专业的大学院校一共是21个,到了1989年这个数字也只是增长到51个,当时全国新闻专业毕业的 学生数量只在千人的规模。而经过了大学扩招,到2000年以后,这个数字已接近400个,2008年时新闻专业点达到877个。

  而除了这些所谓的“热门”专业难以就业以外,还有一些就业老大难的专业,比如哲学、历史等,据了解,这些专业的学生如果不是继续深造,从事相关 领域的学术研究,最后多数都要改行。这样的情况也不仅仅存在于文科专业,即使是数学、物理等一些理科专业也是如此,因为这些专业大都从事最基本的科学理论 学习,因此在就业时难以找到合适的相关工作,只是这些专业的学生一般基础比较好,比较容易转到其他领域工作。

  与此同时,企业又面临着一才难求的窘境。长春市某环保公司的经理赵斌向记者介绍,他的公司主要从事水污染方面的业务,一直想从长春市的大学中招 收相关环保专业的学生,不过几年来一直没有合适的人才,“虽然我们不是什么高科技企业,但也还是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可是好学校的学生不愿意来我们这样小 的民营企业,甚至也不愿意留在长春,一般学校的学生又不太能满足我们企业的需求。”

  “中国式大学”造成结构失衡

  如何看待目前这种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又找不到合适人才的情况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向记者表示,一言以蔽之是中国大学的体制存在问题。

  “从一些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就可以看出来,目前所谓的大学生就业难只是一种假象,实际上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可以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但是现在人才 供给和需求出现了结构上的失衡。”储朝晖说,“比如目前社会上对于一些工科类专业的学生需求较大,但是我国教育体系却无法培养出相关专业足够的人才。比如 核专业,原本是少人问津,一度全国只有寥寥几所学校开办这个专业。但随着这几年各地陆续开设核电厂,这些学校提供的毕业生数量已无法满足企业需求。而一些 新闻、贸易、工商管理之类的专业却在全国各个院校广泛开设,导致学生数量严重饱和,找不到合适工作。”长春市某国家重点高校的教师赵阳也有类似的看法。

  而导致这种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出现结构性错位的根本原因是中国高校的体制。“原来大学毕业生是包分配的。从大学生角度来说,毕业后不存 在自己去找工作的问题,从学校角度讲也不需要考虑学生的就业问题,从企业来看也不用去市场中招人。”储朝晖说,“而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后,企业和学生都进 入市场,但学校却还是沿袭以前的体制,这就造成了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目前国内的大学普遍还是事业单位,学校的整个管理体制也是行政管理制度。在这个背景下,学校的规划、决定等难以避免行政主导的色彩,自然也就会与人力资源市场脱节,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脱节。

  赵阳认为,国家对于各个高校扩大规模应该有一定的宏观调控,固然培养更多的大学生有利于社会整体文明的提升,但是如果不顾及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就 会导致人才的浪费,“比如更多鼓励大学开办一些理工科专业,虽然这些专业的开办比较困难,但是专业真的建立起来,无论对学生、学校、社会都是极为有益 的。”

  储朝晖则表示,要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时面临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根本还是要对中国大学的体制作出改革,让大学不再是一个行政单位,要让各个学校进 入人力资源市场中去竞争,根据市场的变化适时改革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招生标准等,比如核电专业缺人才,有条件的学校就及时开办这样的专业。只有企 业、学生、学校三方都进入市场,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企业需求的人才。

  高层声音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高校转型是解决就业的关键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25日在河南驻马店举行的“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 上发言时指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解决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紧迫要求,教育部正积极推进这项工作。鲁昕说,调整教育结构的主要思路是在高等教育 分类管理的前提下,实行“存量优化、增量提质”,存量优化就是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习者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实行需求导 向、就业结构性问题倒逼的改革。今后,除少量一开始就定位于研究型大学的高校外,新设本科学校和更名大学都要明确应用技术类型高校的办学定位。

中国办事处:深圳市福田区天安数码城数码时代大厦  版权所有 © 2008-2014 UnUs Consulting Limited 粤ICP备13015719号-1